幸福热线

400-630-0086

LIFE幸福生活

北京幸福颐养护理院:坐骨神经痛的运动康复

作者:幸福颐养 发布时间:2020-07-18

坐骨神经痛是指沿坐骨神经分布区域,以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足背外侧为主的放射性疼痛。


北京幸福颐养护理院康复师讲到:在医学上,坐骨神经痛是一种病症,并不是一个诊断,因为它只说明了那条神经线受压,但没有确切地指出受压的病源及病机。有很多原因可引起坐骨疼痛,最常见的两个原因是梨状肌综合症和椎间盘突出

 

 

 

 

小科普

 

 

坐骨神经:是人体最粗大的神经,由腰神经和骶神经组成,起始于腰骶部的脊髓,途经骨盆,并从坐骨大孔穿出,抵达臀部,然后沿大腿后面下行到足。管理下肢的感觉和运动。坐骨神经痛的疼痛范围位于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和足外侧,即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

 

 

 

 

 

 

 



坐骨神经痛的临床表现

病症表现为:单侧为多。疼痛程度及时间常与病因及起病缓急有关。



坐骨神经痛的治疗

 

  • 物理治疗:牵引治疗、干扰波电疗、超声波治疗、热疗、手力治疗及运动、针灸

  • 麦根斯疗法(McKenzie Therapy)

  • 药物治疗:由医生处方的止痛、消炎药物及相关药物

  • 姿势纠正:减少脊椎部压力,以免脊椎进一步退化及退化

  • 工作间的设计:有助保持良好姿势,减少颈椎退化的速度

  • 手术治疗:适用于症状严重的案例,详情请向骨科专科医生查询




坐骨神经痛的家居护理

 

姿势纠正:

  • 坐立时保持腰椎正常的生理弧度(适量前弧),减少脊椎骨、椎间盘等压力,以免退化加剧

  • 避免长期侧坐一侧,令臀部过分受压

  • 避免长期保持弯身向前

  • 抬举重物时保持腰部挺直

  • 侧睡时用枕头放大腿间,以减少腰部扭力

  • 仰睡时用枕头承托大腿及膝,减少腰部压力

 

腰背运动:

  • 持续进行由物理治疗师处方的针对性腰背运动,直至痛楚消失,康复后亦可继续练习

 



坐骨神经痛的运动康复

北京幸福颐养护理院的康复师为大家分享了8个动作,通过拉伸坐骨神经周围的肌肉能够起到很好的理疗效果。如果能减轻,一定要定期做才能防止坐骨神经痛的复发。


1. 椅子上的鸽子式
刚开始的这几个体式都是拉伸梨状肌的,试着找一张椅子坐下来,双脚平放在地板,大腿与地面平行,将右脚踝放在左膝盖上方并尝试让右膝盖向地面的方向放松下沉。换边。


 2. 针眼式

仰卧在地面或者床上,曲右膝右脚平放地面,然后屈左膝将左脚踝放在右大腿上方。如果已经感觉到拉伸了,就停在这里,如果你还可以做进阶式,那就将右腿抬离向身体的方向靠拢,双手可以抱大腿后侧或者小腿前侧,尽可能让左膝向地面的方向放松。换边。


3. 鸽子式
如果你的灵活性很好,你可以直接做这个鸽子式变体。放一个折叠的毯子在你伸直腿的臀部下方作支撑。左膝盖放在右手腕外侧,左小腿尽可能与前方的垫子平行,你的臀部不要偏向左侧,如果感觉不错的话也可以向前趴让前额点地。

4. 椅子上的牛面式
如果医生建议用脊柱伸展来治疗椎间盘突出,那么你可以选择一把椅子,开始最简单的牛面式练习。常坐,双脚平贴地面,双手放于双膝,吸气,胸腔向前推,拉长背部,呼气时放松。重复几次。

 

5. 眼镜蛇式
如果你可以俯卧在垫子上,你可以尝试这个温和的眼镜蛇式。双手掌在双肩下面的垫子上撑地,弯屈手肘朝向后方,骨盆紧贴地面,双手掌用力按压垫子将胸腔向上抬离地面到你舒适的地方保持。

6. 狮身人面式
如果你可以做眼镜蛇式,也能做狮身人面式。在这个变体中,手肘在肩膀正下面撑地,小臂用力向下按压垫子保持胸腔向上伸展,双肩远离耳朵。


7. 平常坐
大腿后侧拉伸也能缓解坐骨神经痛,但是你需要避免前弯练习因为它可能会加重疼痛。平常坐是一个很好的体式,你可以在臀部下方放一两张折叠的毛毯来保持脊柱的直立,放松双腿。

8. 仰卧手抓脚趾式
用伸展带帮助的仰卧手抓脚趾式是另一个拉伸大腿后侧的体式,仰卧在垫子上,弯曲右腿,将伸展带穿过右脚,双手抓伸展带让右腿向上伸直。

 

来源:国际康复会议与展览


恢复、维持长者身体机能  这里更专业


 

北京幸福颐养护理院内设1000㎡康复中心康复师根据患者/长者的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康复计划,设立康复目标,再通过物理治疗、理疗、日常生活能力训练等项目,借助生理干预和心理干预,指导正确的锻炼方式,维持良好的平衡功能和肌肉关节活动度,将患者本身的运动机能和耐力提高到一个较高的平台并延缓其下降的速度,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维持更久的工作时间和生活自理时限。

 

 

北京幸福颐养护理院坚持以长者为中心,通过发挥自身在疾病预防、慢病治疗、康复护理方面的优势,致力于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群体的照护。养结合服务模式不仅能够缓解病痛,提高不能自理老人的生命质量,让老人拥有安全感,还能够解决家庭的长期照护危机,让家属放心。